• 2023

    09月27日

    拉萨融媒讯(记者:次珍)9月26日下午,拉萨市国防动员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论述,安排部署全市国防动员工作及2023年重点任务。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国防动员委员会主任王强出席并讲话。拉萨警备区大校政治委员黄荣建讲话。副市长,市国防动员委员会副主任陆从福主持。 王强强调,全市国防动员系统要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和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牢固树立“...
  • 2023

    09月25日

    拉萨融媒讯(记者:次珍)9月24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强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通报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展、18件民生实事推进情况、财政项目资金支出进度及“蜘蛛网”整治试点工作情况;通报 2023年上半年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全市近期安全生产形势,安排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研究《拉萨市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事宜。会议强调,市政府领导班子和政府各组成部门要提高站位、凝心聚力,对未开工的重...
  • 2023

    09月20日

    拉萨融媒讯(记者:次珍)9月19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强在实地调研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时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坚决扛牢政治责任,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标准、最有力的举措,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扎实推进自治区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将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生态环境幸福感、获得感。 调研中,王强来到慈松塘路宏盛二区临街旧家具市场及第四安居苑等地,针对自...
  • 2023

    09月18日

    拉萨融媒讯(记者:次珍)9月18日上午,中共拉萨市政府(机关)党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部署会议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精神以及自治区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和拉萨市主题教育部署会议精神,对市政府党组和机关党组开展主题教育进行安排...
  • 2023

    09月15日

    9月15日上午,拉萨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部署会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精神,对全市开展主题教育进行全面部署。区党委主题教育第一巡回督导组副组长达桑到会指导并讲话,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市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普布顿珠出席并...
  • 2023

    09月15日

    9月13日—14日上午,中国共产党拉萨市第十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市委常委会主持会议。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普布顿珠讲话。拉萨融媒记者贡觉群培 摄9月13日—14日上午,中国共产党拉萨市第十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市委常委会主持会议。这是会议现场。拉萨融媒记者巴桑次仁 摄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拉萨市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
  • 2023

    09月10日

    9月9日下午,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普布顿珠深入城关区走访慰问教师,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和诚挚祝福。图为普布顿珠与优秀教师代表李章文亲切交谈。拉萨融媒记者贡觉群培摄拉萨融媒讯(记者次央卓)9月9日下午,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普布顿珠深入城关区走访慰问教师,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和诚挚祝福。强调,今天习近平总书...
  • 2023

    09月10日

    拉萨融媒讯(记者:次珍)9月9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强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通报未开工重点项目、18件民生实事推进情况和财政项目资金支出进度排名;研究拉萨市2023年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拉萨市清洁能源基地规划》《拉萨市能源发展规划(2022—2035)》以及《拉萨市轻工业发展促进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事宜。 会议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打好“翻身仗”“主动仗”,聚焦重点任务、关键环节狠抓落实,在重...
  • 2023

    09月07日

    9月6日上午,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召开。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普布顿珠出席会议并讲话。拉萨融媒记者贡觉群培 摄9月6日上午,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召开。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普布顿珠出席会议并讲话。这是会议现场。拉萨融媒记者贡觉群培 摄拉萨融媒讯(记者次央卓)为开好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拉萨市相继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和10个具体领域座谈会,在广泛听取意见、全面梳理政策、充分做好准备的基础上,9月6日上午...
  • 2023

    09月06日

    拉萨融媒讯(记者杨璐)9月5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强在市住建局调研并召开城建项目建设推进会,研究解决住建领域项目建设具体困难问题,全力助推重点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建好城市为人民,树立正确政绩观,转变作风、优化流程,主动应对新形势新挑战、紧跟时代发展,全面推动城市建设增速提质。会上,在详细听取了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和历史遗留项目有关问题后,...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坐落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详细]

布达拉宫

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拉萨市市中心,古城西北约2公里的红山上,最高处海拔3767.19米,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代宫殿。占地面积36万多平方米,高177.19米,东西长360多米,由红宫、白宫两大部分组成,红宫居中,白宫横贯两翼,红白相间,群楼重叠,是集宫殿、城堡、陵塔和庙宇于一身的宏伟建筑。始建于7世纪初,早期的布达拉宫几经毁灭,现今的基本上是清代建筑,是17世纪以来历代达赖喇嘛不断扩建的结果。整个建筑依山修建,规模宏大,巍峨壮观,被誉为世界屋脊的明珠,是西藏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和藏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

据文献记载,布达拉宫始建于7世纪的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当时称“红山宫”,规模很大,外有三道城墙,内有千间宫室,是吐蕃王朝的政治中心。9世纪,吐蕃王朝解体,西藏陷入长期战乱,红山宫逐渐废弃。17世纪(1645),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在红山重建布达拉宫,历时3年,于1648年建成了以白宫为主体的建筑群。白宫东西长约320米,南北宽约200米,是达赖喇嘛进行政教活动的地方。主要殿堂东大殿坐北朝南,宽25.8米,长27.8米,达赖喇嘛坐床等重大庆典都在这里举行。殿内北侧设达赖喇嘛宝座,四壁绘有宗教故事和历史人物壁画。白宫顶部为达赖喇嘛的寝宫,包括朝拜殿、习经修法殿、护法神殿和达赖喇嘛的卧室等。现在寝宫的一切陈设依然如旧。五世达赖喇嘛圆寂8年后,为了纪念他,并安放他的灵塔,于1690年由当时执政的最高官员第悉桑杰嘉措主持修建红宫,于1694年竣工,它是一座宫殿、佛堂和灵塔殿等组成的多层建筑群。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心,东靠白宫,西邻僧舍,加上许多个灵塔殿的金顶和法王修行洞等早期建筑遗存,把它们结合在红宫的建筑群中,使整座布达拉宫呈现出雄伟、庄严而又绚丽多姿的气概。以后在红宫中又陆续添建了七世、八世、九世、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同时还建造了许多佛殿、经堂等建筑。布达拉宫的范围,除红山上的建筑群外,还包括前面的南广场、北广场、龙王潭,构成了一个巍峨的整体环境。在17世纪的修建和以后的扩建中,由西藏地区的优秀画师创作了数以万计,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表现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的,有表现宗教神话、佛经故事的,也有表现建筑、民俗、体育、娱乐等生活内容的精美壁画。它是布达拉宫中内容丰富、价值极高的艺术品,大小殿堂、门厅、走道、回廊等处都绘有壁画。壁画技法细腻,色泽明艳,是藏族绘画艺术的珍品。加上木结构构件上色彩对比强烈的装饰图案,成为布达拉宫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布达拉宫还收藏有近万幅明清以来的卷轴画和大批石雕、木雕、泥塑等艺术品、贝叶经等历史文物及藏毯、经幡、华盖、幔帐、陶瓷、玉器、金银器物等大批藏族传统工艺品。还有大量的经书和其他重要历史文献。它们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而且反映了1000多年来藏汉等民族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

布达拉宫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五世达赖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同时又是保存历代达赖喇嘛灵塔的地方。宫中保存有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西藏官员的封诰、印鉴、金册、玉册和工艺品、经文、医学、历史、文学书籍以及各类佛像、唐卡(卷轴画)、法器等大量珍贵文物。

纳木错

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详细]

纳木错

纳木错,藏语意为“天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湖面海拔4718米,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30公里,面积1920平方公里,是西藏自治区第二大的湖泊,中国第三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位于当雄县城西北方约60公里的山区,在西藏人的心目中具有非常神圣的地位,每逢藏历羊年,朝圣者不远千里来参加纳木错盛大的转湖节。

大昭寺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详细]

大昭寺

大昭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始建于公元七世纪中叶,后经历代重修增建,形成现存宠大的建筑群。该寺坐东向西,殿高四层,上覆金顶,辉煌壮观,具有唐代风格,同时也吸收了尼泊尔和印度的建筑艺术特色。寺内正殿有大木柱二十根,柱上斗拱、架梁浮雕精美,有人物、动物等。主殿二、三层檐下有成排木雕伏兽和狮身人面泥质半圆塑像。四周回廊和殿堂满布藏式壁画,绘有历史人物、神话故事近千米。大殿正中供释迦牟尼十二岁时等身镀金佛像。两侧配殿供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等塑像,寺内还保存有唐代以来的大量历史文物。寺前有唐蕃会盟碑、公主柳等古迹。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30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扩展项目。

拉萨,藏语意为“圣地”,是西藏自治区首府城市,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地处西藏中部稍偏东南,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地势总体由东向西倾斜,平均海拔3650米,是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拉萨是历史文化“名城”、藏区稳定“要城”、雪域高原“净城”、改革开放“新城”,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拉萨史称“逻些”,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名城...
拉萨概况

拉萨,藏语意为“圣地”,是西藏自治区首府城市,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地处西藏中部稍偏东南,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地势总体由东向西倾斜,平均海拔3650米,是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拉萨是历史文化“名城”、藏区稳定“要城”、雪域高原“净城”、改革开放“新城”,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拉萨史称“逻些”,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名城。早在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兼并邻近部落、统一西藏后,就从雅隆迁都惹萨(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成为当时西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官,是政教合一的象征。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拉萨城进入了新的时代。196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拉萨为地级市。1982年又将其定为国家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拉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文明的洗礼和文化的鼎盛与延续,积累和沉淀了丰厚的文明成果和文化遗产,素以风光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俗民情独特、名胜古迹众多、宗教色彩浓厚而闻名于世。

拉萨市现辖5县3区(当雄县、曲水县、墨竹工卡县、尼木县、林周县、城关区、堆龙德庆区、达孜区)和3个经济功能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柳梧新区、文化创意园区),全市总面积29640平方公里(2.964万平方公里),东西跨距277公里,南北跨距202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73.5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95万、户籍人口54.36万人,有藏、汉、回等38个民族,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78.4%。

拉萨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早季风气候。气候特点为: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誉;干湿季明显,冬春降雨少,天气干燥多大风;雨季降水集中,年降水量为200-510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年无霜期100-120天;平均气温低,昼夜温差大,6月份平均气温为15.7℃,平均最高气温为22.9℃,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月份,1月份平均气温为-2℃,平均最低气温-9.7℃,是一年中温度最低的月份,多年极端最高温度为29.6℃,极端最低温度-16.5℃,分别出现在6月份和1月份,夏秋季无高温,是夏季的避暑胜地。

拉萨自然资源丰富。全市境内江河年均流量340亿立方米,湖泊储水200亿立方米,地下水丰富,念青唐古拉主峰及附近约578平方公里的冰川和永久积雪带储存大量固体水。人均水量和每亩地占水量均高于全国水平。河流(不含雅鲁藏布江过境段)水电资源蕴藏量255万千瓦,地热田年热流量发电潜力15万千瓦,地热地区天然热流量发电潜力26.8万千瓦,年太阳总辐射值达202千卡/平方厘米。拥有矿产资源50多种,刚玉、高岭土、自然硫储量位居全国前列,铅锌矿、铁矿、铜矿储量分别达到40万吨、230万吨和460万吨。动植物资源独特,虫草、贝母、天麻、鹿茸、牛黄、红景天、雪莲花等动植物药材品种繁多,青稞、芫根、藏鸡、牦牛等高原特色农畜产品营养价值高。

拉萨是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有气势恢宏的地质景观、磅礴玉洁的雪峰冰川、美丽恬静的草原风光、波光万顷的高原湖泊、气象万千的地热云雾和郁郁湿润的湿地林卡。全市名胜古迹众多,景点星罗棋布,有大小寺庙200余座,仅市区内已被列为重点保护的文物古迹就有40多处,文物库存几十万件;有风雨千秋的历史胜迹,有美妙绝伦的壁画、唐卡、造像和塑像艺术,有独具神韵的民族歌舞、服饰和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以布达拉官、大昭寺为中心,方圆1.3平方公里的古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受到全人类的尊重和保护。拉萨市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6项,其中拉萨雪顿节、觉木隆藏戏、拉萨朗玛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项,拉萨堆谐、打阿嘎工序、直贡藏医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1项。

拉萨史称“逻些”,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名城。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全藏,将政治中心从山南迁到拉萨,后历经千年发展,逐步形成了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60年1月,设立拉萨市;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拉萨...
历史沿革

拉萨史称“逻些”,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名城。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全藏,将政治中心从山南迁到拉萨,后历经千年发展,逐步形成了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60年1月,设立拉萨市;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拉萨市成为自治区首府。

拉萨市位于西藏中南部,东西长约277公里,南北宽约202公里,东与林芝市相连,西与日喀则市交界,南与山南市接壤,北与那曲毗邻,面积29640平方公里(2.964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658米,年日照时间3000小时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市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含世界文化遗产1处3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8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209处

拉萨市位于西藏中南部,东西长约277公里,南北宽约202公里,东与林芝市相连,西与日喀则市交界,南与山南市接壤,北与那曲市毗邻,面积29640平方公里(2.964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658米,年日照时间3000小时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誉,是国务院...
自然地理

拉萨市位于西藏中南部,东西长约277公里,南北宽约202公里,东与林芝市相连,西与日喀则市交界,南与山南市接壤,北与那曲毗邻,面积29640平方公里(2.964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658米,年日照时间3000小时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市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含世界文化遗产1处3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8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209处

全市户籍人口55.89万人,有藏、汉、回等38个民族,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78.4%。
拉萨人口

全市户籍人口55.89万人,有藏、汉、回等38个民族,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78.4%。

拉萨市辖城关区、堆龙德庆区、达孜区、林周县、当雄县、尼木县、曲水县、墨竹工卡县8个县(区)及拉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柳梧新区、文创园区、三个功能园区,37个乡、12个镇、16个街道办,50个社区、227个行政村。
行政区划

拉萨市辖城关区、堆龙德庆区、达孜、林周县、当雄县、尼木县、曲水县、墨竹工卡县8个县(区)及拉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柳梧新区、文创园区、三个功能园区,37个乡12个镇16个街道办50个社区227个行政村。

2022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47.57 亿元,比上年增长 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74 亿元,增长 4.7%;第二产业增加值 291.25 亿元,增长 2.3%;第三产业增加值 429.58 亿元,比上年下降 1.3%。
财政和金融

2022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47.57 亿元,比上年增长 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74 亿元,增长 4.7%;第二产业增加值 291.25 亿元,增长 2.3%;第三产业增加值 429.58 亿元,比上年下降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