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援藏 / 援藏故事

2024

07/22

10:38

来源:

北京援藏公众号

【字体:

浏览量:

标签

拉萨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徐稼轩:永不言弃守护生命尊严

相关链接:

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对口援藏工作已走过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来,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人才用汗水和智慧谱写了一幅幅感人的篇章,见证了这片高原大地的发展与变迁。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入藏以来,按照京拉两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在援藏指挥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首善标准,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拉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们将陆续推出【援藏干部风采】系列报道,生动呈现全体援藏干部人才在这片高原热土上,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着民族团结之花,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援藏精神”和“老西藏精神”。

2023年8月2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徐稼轩博士作为北京市组团式医疗队的一员,满怀对高原的敬畏与对生命的热爱,踏上了前往拉萨的征途,开始为期一年的援藏医疗工作。初上高原,徐稼轩不仅要适应新环境,还要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但这一切,在他心中,都抵不过对病患的责任感和对生命的敬畏。他说:“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尽我所能,为拉萨人民带去健康与希望。”

生命相托,永不言弃

不久后的一个夜晚,重症医学科收治了一名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接到电话的徐稼轩,立即赶到了科室,投入到紧张的抢救中。患者长期生活在高原,此次因肺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入院。在住院期间,他突然出现了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就地抢救后,患者虽然恢复了自主心律,但神志仍未恢复,生命体征极不稳定,被紧急转入ICU进行进一步的生命支持治疗。面对这样的紧急情况,徐稼轩沉着冷静,指挥团队迅速调试好血流动力学监测、呼吸机和血滤机等设备。“必须稳定患者的呼吸与循环,同时进行脑保护,才能促进患者脑功能的恢复。”经过连夜的努力,患者的血压和神志有所恢复,但仍存在顽固性低氧,无法脱离呼吸机。面对这样的复杂病情,徐稼轩没有放弃。他联合呼吸科、心内科的专家进行多学科讨论,深入分析患者低氧的原因。他们发现,患者同时存在肺栓塞、肺部感染以及心功能不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针对患者的病情,他们商讨并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经过团队的积极努力和精心治疗,患者的氧合逐渐改善,终于在机械通气的第21天转危为安,顺利脱机拔管。

徐稼轩指导团队对呼衰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

徐稼轩在接受采访时说:“在高原上工作,每一刻都充满了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更加坚定地为患者服务。”这次抢救只是徐稼轩在拉萨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的一个缩影。在ICU这个医院内危重患者集中救治的场所,生与死的博弈时刻上演。但正是凭着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的精神,“生命相托,永不言弃”的信念以及扎实过硬的急救技术,徐稼轩和他的团队一次次将危重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守护每一个生命的尊严与希望

走进拉萨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徐稼轩迅速融入了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工作环境。他与本地主任及护士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详细了解科室已经开展的项目和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基于对患者特点的深入分析,他积极申请并成功开展了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PiCCO)和神经重症监测技术(BIS),这两项技术的应用,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因为高原缺氧、气压低等自然因素影响,拉萨的患者病情相对更为复杂,个体化治疗尤为重要。”徐稼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希望通过引进这些新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提高他们的治愈率。”除了新技术的引进,徐稼轩还致力于提升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他协助科室梳理完善各项制度,建立了科室自己的核心质控数据库,确保每一项治疗都能达到最佳效果。此外,他还根据国内外重症领域的最新指南共识,更新了科室的脓毒症、ARDS、急性肾损伤等常见危重症疾病的诊疗规范,使治疗更加规范、科学。在徐稼轩的推动下,ARDS俯卧位通气、脓毒性休克集束化治疗、神经重症患者脑电监测等工作得以常规开展,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科室的诊疗水平。然而,徐稼轩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发现本地医务人员重症相关病理生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而医疗援藏的时间又相对短暂。为了将北京带来的新技术新理念长久地留在西藏,他决定从提升本地医生的基础能力和诊疗水平入手。

徐稼轩在床旁指导本地医生重症超声评估

他安排了定期的科室学习讲课,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在每天的查房过程中,他都会基于临床实际病例,为本地医生耐心讲解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呼吸机、血滤机、重症超声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巧。他鼓励年轻医生多思考、多提问,不断提升危重症诊疗思维水平。除了临床工作外,徐稼轩还积极带领科室医护人员开展科研工作。他鼓励大家申报课题、开展研究,提升科室人员的科研素养。同时他还组织开展了多场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促进了京拉两地重症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在重症医学科,每一个患者都面临着生死考验,每一次治疗都关乎着他们的生命。因此,我们的医疗团队必须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病情,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徐稼轩说,“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打造一支基础扎实、技术过硬的医疗团队。这样即使我离开了这里,他们也能继续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守护每一个生命的尊严与希望。”

倾心倾注人文关怀的温暖海洋

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那扇大门对许多患者和家属而言,仿佛隔绝了生与死的界限。“但我坚信,无论在哪里,ICU都不应该只是充满神秘和冰冷的机器,它更应该是充满人情和温暖的地方。”徐稼轩常常与年轻的医护人员分享他的心得:“我们要尊重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因为每个生命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有他们爱和爱他的人在焦急地期盼与等待。”他深知,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医护人员不仅是治疗者,更是患者心灵的慰藉者。面对ICU里那些因机械通气而无法言语的患者,徐稼轩总是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与他们交流。他会轻轻地拉一拉患者的手,用拇指为他们加油鼓劲;当看到患者的手脚露出被子外时,他会细心地为他们掖好被角;他还会帮助氧疗患者调整好面罩系带的松紧,避免压疮的发生。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让患者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力量。

徐稼轩同儿科援藏干部崔菲菲主任共同看望鼓励儿科重症患者

在徐稼轩看来,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我相信,这些简单的动作可以给予患者们希望和力量,让他们重新燃起生命的火焰。”他这样说道。一年的援藏工作,徐稼轩为拉萨市人民医院ICU带来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更规范的治疗方法。他与本地的医护人员并肩作战,与时间赛跑,一同守护着高原上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无私奉献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尊重与感激。在即将结束援藏工作之际,徐稼轩感慨万分:“能够有机会为西藏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我感到非常荣幸。我也希望我所带来的这些技术和理念能够在雪域高原上扎根开花,为西藏的百姓带来更多的福祉和健康。”

责任编辑:陈灏

【我要纠错】【打印本文】【关闭】

感谢您对拉萨市人民政府网的关注,如发现内容有误,请发送邮件至:lssysqgk@163.com

X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