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11/10
16:15
来源:
拉萨融媒
【字体:大中小】
浏览量:次
11月6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系列主题第二十七场新闻发布会,介绍60年以来拉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新闻发言人,拉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一级巡视员占堆通报相关情况。
六十年砥砺奋进,一甲子沧桑巨变。60年来,拉萨市始终与全国、全区发展同频共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围绕“当好七个排头兵”,坚持“五条原则”,实施“四大战略”,全力做大“三个功能区”、做优“五类业态发展区”、做强“九大产业”,推动拉萨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正如王君正书记在接受经济日报专访时所言,拉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成就的一个典型缩影。

据占堆介绍,今天的拉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拉萨市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深化拓展“三个意识”教育,不断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推出《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等一批民族团结视觉形象工程,精心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区,不同民族组成家庭达到7500余户,国家和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模范)单位达到98家。纵深推进社会稳定风险大化解战略,全市98%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妥善化解,各族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保持在99%以上,连续7年位居全国前列。

今天的拉萨,经济发展动力强劲。认真落实“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总要求,“雪域古城•圣地拉萨”城市文旅品牌走向世界,绿色工业、数字经济、金融商务“三大支柱”产业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区、金融商务区、综合保税区、市民休闲区、夜间经济区加快建设,连续成功举办五届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拉萨分会场活动,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90.0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是1965年的314倍,年均增长10.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20.64亿元,是1965年的2396倍,年均增长14.1%。

今天的拉萨,城市颜值更加靓丽。以“拉萨文化”塑造“文化拉萨”,以城市水系建设、园林绿化推进“水润城”“绿满城”,精准化、精细化、精美化实施了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城市空间发展方面,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965年的5平方公里增加到目前的近1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不足10万增加到近90万人,城镇化率超过70%、位于全区第一;城市环境保护方面,城市绿化覆盖率从60年前的不足10%提升至现在的40%以上,污水处理设施及排水管网从60年前的一片空白提升至现在近40万吨的日处理能力、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市政基础设施方面,60年来,新增城市道路里程500余公里,累计实施跨拉萨河桥梁11座,建成城市南北环快速通道以及“七横八纵”的主干路骨架,供水管网长度从60年前的不足50公里增加至现在的1000余公里,自来水供水普及率达98%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5万余套,为约20万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稳定住所,累计完成168个老旧小区的改造,共3.2万户、约13万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显著改善。高原明珠城市从“天线”美到了“地上”、从“面子”美到了“里子”,千年古城正在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今天的拉萨,群众生活蒸蒸日上。大力实施就业增收、教育优先、健康拉萨、文化惠民、社会保障“五大工程”。202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171元,是1965年的175倍,年均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151元,是1965年的323倍,年均增长10.3%。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拉萨师专成功升本,市人民医院成功创“三甲”,环拉萨自行车大赛、拉萨半程马拉松、喜马拉雅音乐节等已成为城市新名片。

今天的拉萨,生态屏障日益坚实。一体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污染综合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绿色低碳发展,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稳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前列,PM2.5浓度全国最优,主要江河湖泊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标准,建成自然保护地30个、占市域面积的22.84%。实施山水试点、中心城区水系治理等工程,修复草原68.4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55.52平方公里,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69.8%。南北山绿化累计营造林百万余亩,栽植苗木1.2亿余株,让拉萨河谷两岸群山披上绿纱。此外,拉萨市成功获得“国际湿地城市”认证,如今的拉萨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仍然是全国乃至全球生态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

责任编辑:陈灏
【我要纠错】【打印本文】【关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