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2024

09/09

10:27

来源:

拉萨融媒

【字体:

浏览量:

标签

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理念——我市防汛救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相关链接:


拉萨融媒(记者拉姆次仁)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肖友才书记在尼木县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并调研指导防汛救灾工作时提出的明确要求,我市各县(区)上下迅速行动,全面启动防汛救灾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深刻内涵。

今年汛期以来,尼木县应急管理局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扎实推进防汛抗旱各项工作。7月24日,受多轮强降雨影响,尼木乡发生多次泥石流灾害,导致道路、农田、房屋等基础设施受损严重,其中东嘎村尤为严重。灾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肖友才亲自深入尼木县东嘎村,对防汛救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他强调,要严格落实24小时气象监测和值班值守制度,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并加快推进道路清淤、河道疏浚、农田复种等灾后重建工作。尼木县迅速行动起来,县委、县政府及时成立两个泥石流灾害处置工作专班,并设立安置安抚组、善后处置组、应急保障组、灾后统计组、恢复重建组5个工作组,按职责分头开展工作。

灾害发生前,尼木县应急管理局在灾害面前表现出一支高效、专业且充满责任感的应急队伍。在面对如7月24日泥石流等突发灾害时,尼木县应急管理局迅速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紧密合作,获取最新的气象预警和灾害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并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紧急救援。他们穿梭在泥泞和危险之中,将受困群众一一救出。这一过程中,各级干部和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确保不漏一人。他们的辛勤付出和高效行动,为群众的生命安全赢得了宝贵时间。

随着灾情的稳定,尼木县迅速展开灾后重建工作。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为灾区提供资金、物资和技术支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受损的道路、桥梁和房屋得到修复,农田也得到复种和恢复生产。

尼木县应急管理局局长、四级调研员朗杰平措说:“今年汛期来临之前,尼木县根据往年的自然灾害和泥石流特点,提前谋划、提前安排部署。针对尼木县8个乡镇32个行政村基本上往年都存在大大小小的泥石流,根据往年经验和应急预案内容相关要求,我们今年共安排了9个点位、80余台机械,及时转移33户、284人。”

尼木县“7·24”泥石流救灾工作是拉萨市防汛救灾工作中的一个缩影。在这场应急抢险救灾工作中,我市展现了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7月28日,肖友才书记实地深入调查后,提出了灾后重建的相关要求。下一步,将根据肖友才书记的指示精神及尼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们在继续做好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工作的同时,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朗杰平措说。

自入汛以来,我市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置于首要位置,构筑起坚不可摧的防汛安全屏障。汛期前夕,我市迅速行动,精准调整各级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体系,确保责任到人、到岗、到位。敦促各县(区)、功能园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及市直各相关部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压实防汛职责,全面铺开各自管辖领域及属地范围内的隐患大排查、大会商、大研判行动,力求做到风险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在此基础上,我市多措并举,全力推进防汛救灾各项工作的精细化、高效化管理。通过实施严格的防汛督导检查机制,确保各项防汛措施落到实处;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提升其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力度,优化物资管理体系,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强化应急值班值守,保持信息畅通无阻,实现快速反应、有效应对。同时,依托先进技术手段,强化预警信息发布,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准确传达到每一位群众,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赢得宝贵时间。

据了解,我市及时更新充实了市、县、乡、村四级灾害信息队伍,现有灾害信息员538人,累计向各县(区)、功能园区发布气象预警信息30条、地质灾害风险预警50条,收集报送信息1012条,其中灾害信息6条。

市应急管理局防灾救灾和物资保障科科长四郎永巴告诉记者:“今年汛期,面对严峻防汛形势,市应急管理局通过做好灾前布防,加强安排部署、应急物资储备,修订完善应急预案,临灾提升应急响应速度,及时转移人员避险等措施,守住了‘零伤亡’底线,防汛减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监测预警和会商研判,持续做好应对准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联动,形成防汛减灾强大合力,确保安全度汛。”

责任编辑:陈灏

【我要纠错】【打印本文】【关闭】

感谢您对拉萨市人民政府网的关注,如发现内容有误,请发送邮件至:lssysqgk@163.com

X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赞

收藏